手機平板
美國的 Apple 用戶在 2014 年 9 月 17 日到 2024 年 12 月 31 日之間曾經使用過有支援 Siri 的裝置,現在將可以獲得一筆賠償金。這筆錢來自 Apple 一樁 9500 萬美元的集體訴訟案,指控他們的語音助理 Siri 曾在沒有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偷錄對話,甚至還被第三方外包廠商聽到那些私密內容。
雖然 Apple 表示他們選擇和解只是為了避免進一步的訴訟麻煩,這起事件仍然成為科技圈裡關於「數位隱私」問題的一個重要案例。就算 Apple 一再強調他們很重視用戶隱私,這件事也讓大家看清楚,要在語音科技創新和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,其實沒那麼簡單。
只要你在那段期間內擁有使用過 Siri 的 Apple 裝置,例如 iPhone、iPad、Apple Watch、Mac、HomePod、iPod touch 或 Apple TV,就可以上專門的網站去提出申請。不過有個前提,你要宣誓曾經有過 Siri 被不小心啟動的經驗,也就是你沒有說「Hey Siri」,它卻自顧自地開始偷聽。
每個符合資格的裝置最高可領到 20 美元,一個人最多可以申請 5 台,也就是最多可拿到 100 美元。申請期限到 2025 年 7 月 2 日為止,有些人應該已經收到 Apple 寄來的通知信和申請代碼,但就算你沒有收到,只要你覺得自己符合條件,一樣可以自行上網申請。
這一切可以追溯到 2019 年,當時有外媒報導指出,Apple 外包的語音資料分析人員在工作過程中,竟然會聽到一些非常私密的對話內容,像是醫療諮詢、情侶間的親密對話,甚至是家庭爭執的現場,這些都不是用戶刻意呼喚 Siri 的情況下錄到的,而是 Siri 自行誤判啟動的。
接著,有用戶在訴訟中表示,他們在私下討論某些品牌或藥物後,竟然在網路上看到了相關廣告,其中一位原告甚至表示,在與醫師私下談話後,竟然收到與該治療有關的廣告,讓他們深感不安。
事情鬧大之後,Apple 發出正式道歉聲明,並承諾會改變相關資料的處理方式,例如停止儲存用戶的語音錄音,限制第三方接觸這些資料。但他們也強調,並未將 Siri 的數據提供給廣告商,也不承認自己有任何錯誤行為。這份和解協議,只是為了儘快落幕,不再繼續打官司。
最後,在 2025 年 1 月,Apple 同意支付 9500 萬美元來結束這起爭議。等到今年 7 月 2 日申請期限結束後,法院將會統一審核與分配,實際每台裝置最終能拿到多少錢,會依照申請人數來決定。
-資料來源:techsp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