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戲資訊
話題新作遊戲《空洞騎士:絲之歌》甫上市短短一天內,便取得驚人的 56 萬同時在線人數。此外 19.99 美元的親民定價,也在全球上市後讓無數玩家感到驚喜,例如台灣售價更是直接從美國售價腰斬至新台幣 328 元 (約 11 美元),在拉丁美洲甚至不到 7 美元就能玩到這款神作。
儘管如此低廉的售價對玩家的立場無疑是好事,卻引發了許多獨遊開發者擔憂,未來自己的產品是否會因此受到「不合理的期待與比較」。畢竟每一款獨立遊戲所開發的成本、類型、內容量及預期銷量都不可能相同,但倘若玩家們僅是用與之相同的訂價標準去對標任何一款獨立遊戲,這無疑會對眾多獨遊開發團隊帶來不小的衝擊。
開發了《Unbeatable》的獨立遊戲總監 RJ Lake 就在自己的 Bluesky 貼文中提到,他認為《空洞騎士:絲之歌》理應售價 40 美元才對,並特別強調自己沒在開玩笑。
他同時也提到這並非是在譴責開發商 Team Cherry ,畢竟該怎麼訂價是他們的選擇,「但這樣作會導致”某些”糟糕的效應產生。」
他進一步解釋,由於沒人知道 Team Cherry 實際上究竟是投入了多少成本(餅編註:Team Cherry 核心工作者僅 3 人)去開發該產品,搞不好還會是一種接近”零成本”的開發,更別提他們從一開始就能預期銷量起碼是百萬套起跳,因此如何訂價如何賣,投資報酬率無論如何都是大賺的。
但是像這樣一款話題性火熱的商品,設定了如此低廉的售價,就會在某些玩家的腦中產生一種錨定效應,他們只會覺得「這類遊戲就是只值 20 美元而已,你們這些獨立開發者不應該奢求更多。」
「要是這種錨定效應被這些特定玩家引導成既定印象,那將會使其他需要實際支付開發成本,以及僅有一定銷量的獨立遊戲團隊無法生存,除非他們運氣好因為某些無法預料的突發狀況爆紅。」
許多留言的獨立開發者也認同 RJ 的擔憂不無道理,在 X 上《Lone Fungus: Melody of Spores》的開發團隊 Basti Games 還甚至向玩家詢問說,既然對方只賣 20 美元,那麼於 2023 年推出的《Lone Fungus》售價是否應該更加便宜,畢竟相比之下其內容量確實較少,這也讓團隊陷入對當初售價是否合理的自我懷疑。
不過好在 Basti Games 的粉絲們相當理性並適當給予支持,他們認為兩者在團隊背景上有著明顯差異,也有人體諒該團隊畢竟只是間普通的小型工作室,即便內容量不像對方那樣量大管飽,也不代表賣個同樣售價的 20 美元就是一種罪過。
然而獨立遊戲的訂價一直以來都是種棘手問題,畢竟開發團隊一直會需要從開發成本、銷售狀況、玩家預期三者間不斷的尋求平衡。可想而知將來會有許多獨立遊戲參考《空洞騎士:絲之歌》的售價與內容來進行妥協,從短期來看這無疑對玩家是一大利多,但或許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獨立遊戲界的一種隱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