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往MuraMura18+
敬請期待

首頁 > 動漫玩具 > 漫畫動畫 > 【動畫試片】《葬送的芙莉蓮》—— 到了最後,我們是在為自己送別

分享 : 

漫畫動畫

【動畫試片】《葬送的芙莉蓮》—— 到了最後,我們是在為自己送別

本文有輕微劇透,請觀賞完動畫再行服用
By

2023/10/02

《葬送的芙莉蓮》是由「山田鐘人」擔任原作、「阿部司」作畫的奇幻之作,同名改編動畫在 9 月 29 日首播,並隨即在各大平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討論熱潮。這樣一部節奏偏慢、主打深度敘事的作品一躍成為 2023 秋季新番黑馬,無疑令人振奮,不過也令人好奇,在觀眾結構並沒有顯著變化的情況下,本作何以能重新拉回觀眾的注意力?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和你一起了解本作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、故事中有哪些看點,以及這樣的故事如何打動人心。以下內容難免涉及劇情討論,如果擔心暴雷的話,建議可以先看完動畫再繼續往下閱讀。

葬送的芙莉蓮

故事背景

經過長達 10 年的冒險以後,勇者一行人成功擊敗了魔王,勇者「欣梅爾」、矮人族戰士「艾冉」、僧侶「海塔」、精靈魔法使「芙莉蓮」,在國民的歡呼下凱旋而歸。在慶功宴上,他們自然而然的聊起了將來的事情。

葬送的芙莉蓮

「我們的冒險就到此結束了呢。」彷彿是在迎接著和平的到來,流星一顆接著一顆不斷劃過天際 ——據說這是每 50 年才會出現一次的現象,因此也被稱為「半世紀流星」。

看著眼前的美景,芙莉蓮忽然像是想到了什麼一樣:「我知道一個視野更好的地方。」並向其他人提議,等到 50 年之後,4 人一起再看一次流星雨。此時芙莉蓮並沒有注意到欣梅爾臉上一閃而過的惆悵,不過他隨即大笑起來:「說的也是呢,大家到時候一起去看吧。」

葬送的芙莉蓮

五大看點

以「時間」作為貫穿故事的主軸

與其他同類型的奇幻作品相比,讓本作顯得獨一無二的地方,其實就是對「時間」這個概念的徹底顛覆。作者從芙莉蓮的視角,巧妙的重新詮釋了「時間」,並作為串連整部故事的線索,這種手法可以說是十分少見的。

由於精靈的種族特性,芙莉蓮擁有人類難以想像的超長壽命,因此對於時間的感知也和其他種族不同。對人類來說,50 年幾乎就是一生,也因此當芙莉蓮提議 50 年後大家再一起看流星時,觀眾可以發現欣梅爾一開始是露出苦笑的。

對於芙莉蓮來說,這個約定就像是和朋友相約明年跨年再見一樣,然而對其他夥伴來說,50 年後自己究竟是否還在人世,都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 —— 即使還在人世,他們也將垂垂老矣。

作者在故事一開頭就埋下了伏筆:在芙莉蓮和其他討伐魔王的夥伴眼中,時間的價值並不相同,而這註定導致許多重要的事情被芙莉蓮遺忘。

葬送的芙莉蓮
「我偶爾會來露個臉的。」當芙莉蓮踏上新的旅程,勇者一行人什麼都沒說,只是微笑著目送她離開。

用角色形象的變化製造巨大落差感

「我還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妳了。」當芙莉蓮重回故地時,被一個熟悉的聲音叫住,轉頭一看,才發現是欣梅爾,只不過經過 50 年,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英氣凜然的青年勇者。

葬送的芙莉蓮
「我上了年紀也挺帥的吧。」欣梅爾瞇著眼說道。

許多看到這裡的觀眾都會不自覺的為眼前的景象震撼到,因為對已經習慣劍與魔法世界套路的觀眾來說,勇者不可能是一位拄著拐杖、面容慈祥的老者。必須注意,芙莉蓮此時受到的衝擊絕不亞於觀眾,對擁有數千年壽命的她來說,上次看到欣梅爾彷彿還在去年。

無論是作者還是動畫製作組,都選擇在這裡用很短的篇幅帶過了這 50 年發生的種種,讓觀眾先體驗芙莉蓮感受到的時間維度,再突如其然帶出角色外觀的劇烈變化,幾乎是用一種半強制的方法讓觀眾面對現實:眼前的這個人,已經不是記憶中的那個人。這樣的落差感雖然殘酷,但也確實抓住了觀眾的眼球,使觀眾被迫思考深藏在這個景象背後更根本的東西。

本作的主視覺:「送別」

如果說「時間」是將全篇故事串起來的一條線,那這部動畫真正想讓觀眾看見的,也就是本作的主視覺,就是「送別」。「時間」只不過是一道引子,讓觀眾藉此順著這個概念,一直觸碰到作品的核心:死者與生者之間的牽連。

芙莉蓮帶著當年的夥伴到了約定中的那個地方,躺在草地上,悠閒地看著時隔 50 年的流星雨,此時她完全沒有想到,這是所有人最後一次一起看著同一個景象。

葬送的芙莉蓮
「謝謝妳,芙莉蓮。」

製作組並未打算給觀眾喘息的時間,迅速切換到了下一個畫面:欣梅爾和夥伴重逢,看完流星雨不久後,便寧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。芙莉蓮和另外幾位夥伴站在教堂,似乎卻沒有什麼悲傷的樣子,直到欣梅爾的身體不斷被泥土覆蓋,她終於放聲大哭。

這是芙莉蓮第一次深刻的領會到「送別」的意義,後悔自己對於時間的感知與一般人不同,而永遠錯過了真正了解欣梅爾的機會,就像一閃而過的流星雨一樣。

葬送的芙莉蓮
「我明明一直都知道人類的壽命很短,為什麼沒有想過去多加了解呢?」

女主角芙莉蓮的含蓄情感表達

和欣梅爾告別之後,時間又過去了 20 年。這次芙莉蓮決定去拜訪另一位當年的夥伴:僧侶「海塔」。

看到這裡,某些比較細膩的觀眾可能會對這裡的處理方式略感奇怪:如果說芙莉蓮已經深刻了解其他種族生命的短暫,也認識到夥伴對她的重大意義,為什麼再次登場時,又是漫長的 20 年後?為什麼對這一切,她的神色又開始變得有些漠然?

葬送的芙莉蓮
芙莉蓮輕描淡寫的向海塔解釋這次的來意,表示自己只是來聖都買東西,經過附近時順便來看看他。

這邊就是本作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了。從讀者的角度,自然會期待她留給這些往日共同奮戰的夥伴更多時間,如果能夠陪伴他們度過餘生那是再好不過。然而作者似乎希望,在讀者為欣梅爾感到遺憾的同時,也能共情芙莉蓮的處境:無論別人認為芙莉蓮錯過的那些時光有多重要,對她來說,時間的流逝速度其實依然沒有改變。

因此,芙莉蓮在這裡顯得平靜,反而是再自然不過的,而觀眾也能看到故事中看到海塔等人的反應:他們曾經和芙莉蓮一起度過 10 年浴血奮戰的時光,所以自然能夠理解芙莉蓮的真實心意:儘管她的反應看起來含蓄,經過 20 年就再度來到夥伴的家裡,就是他們之間羈絆最真實的證明。

芙莉蓮對於自我的追問

無論是因為看待「時間」的方式不同,而錯過了生命中的重要之人,或是「送別」夥伴的過程中,意識到彼此之間的羈絆,嚴格來說,其實都是為了鋪陳芙莉蓮對於自我的追問。

擁有太長的壽命以及超乎常人的時間感知,是芙莉蓮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的其中一個原因,不過更關鍵的地方或許在於:儘管已經活了超過千年,芙莉蓮其實從未了解自己,她不知道自己真正重視什麼,哪些事物在她心目中更有價值。

接連失去了欣梅爾和海塔的芙莉蓮,帶著海塔的養女費倫繼續展開了旅程。在旅程中,芙莉蓮每一次遇見的人事物,正是一次又一次對於那些深層回憶的召喚,使她必須直面那些從未思考過的問題。

葬送的芙莉蓮
海塔去世以後,芙莉蓮帶著海塔的養女費倫,默默地將他最喜歡的酒灑在墓碑上。

如果觀眾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過程或許有點像是反覆揭開傷口,讓芙莉蓮不斷意識到自己的決定導致了許多無可挽回的結果。然而,從動畫的詮釋來看,對芙莉蓮來說,和費倫的旅行,實際上是一次和自我和解的過程 —— 那些重要的事物從未消失,只是被芙莉蓮找到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而已,一切的自我責備則都是多餘的。

簡評

如同許多人已經知道的,本作在開播之前,在音樂圈中已經有一定的討論度,因為無論是片頭曲〈勇者〉的演唱者 YOASOBI,或片尾曲〈Anytime Anywhere〉的演唱者 milet,在日本流行音樂圈都是一時之選。

單就小編個人感覺來說,片頭曲〈勇者〉的曲風似乎和本作想要傳達的意境有些不搭,多了一點少年熱血或奇幻異世界作品的感覺;相較起來,片尾曲〈Anytime Anywhere〉的詮釋更為貼切。不過對音樂的感受因人而異,並不影響這部動畫出色的表現力。

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動畫,或許會是:「到了最後,我們是在為自己送別」。芙莉蓮表面上是擁有超長壽命的精靈,與我們似乎並不一樣,實則卻是每一個人的化身。因為不明白自己重視的價值,不明白所有一切都在逐漸消失,而不斷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被迫送別。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之後,芙莉蓮才終於意識到了「送別」的真義,不過這次她選擇送走的,是過去的自己。

在小編看來,儘管在劇本敘事、鏡頭語言和作畫表現上都無可挑剔,不過真正使這部動畫能夠打破藩籬,吸引許多動漫迷以外的觀眾,其實是因為這部動畫探討了現代人共同焦慮的一系列問題:我是誰?我想要什麼?我要到哪裡去?如果你/妳也在迷惘同樣的問題,不妨一起踏上這個奇幻的旅程。

《葬送的芙莉蓮》官方 Twitter

尚無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MoriZakura もり桜・一輪花
本站所刊載之圖文內容等版權皆屬原廠商或原作者所有,非經同意請勿轉載
Paradaily超脫日常 https://news.para-daily.com/
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-blank rss-blank linkedin-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